當前位置:海棠文學 > 仙俠小說 > 書籍1339182 > 《黃義明平四川》(黃義明前傳) 序 言
 你可能喜歡:    大明妖孽      崛起之第三帝國      古代庶子生存指南      開局斧頭幫來襲,AKM掃射全場      我在春秋不當王      美國奴隸主      崇禎聊天群      家父李承乾,距離造反剩三月      青樓娛樂指南      策馬中世紀      慶餘年  

《黃義明平四川》(黃義明前傳) 序 言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黃義明平四川

    (黃義明前傳)

    序言

    劉惠恕

    自拙撰小說稿《黃義明定南邊》以聊齋公網名,在縱橫中文網用連載形式發表後,經百度網轉發,又被國內多家小說網轉載,頗得讀者喜愛。我查了一下見於縱橫中文網的有關數據,截至2022年5月27日我寫完該小說稿的最後一章第66章,小說字數為40.8萬,總推薦量2634,總點擊量為3.2萬,收藏為1155。至於其他轉載小說網的點擊數據則不明。有的轉載小說網對此書稿評價頗高,指出:「《黃義明定南邊最新章節》是作者聊齋公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盪氣迴腸,扣人心弦的佳作。」「《黃義明定南邊》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武俠小說。」「《黃義明定南邊》這本小說,開創了這類型小說的新思維,新流派,無論是文字的精煉,還是情節安排,都顯示了作者深厚的國學功底,引人入勝,讓讀者有一種代入感,情節起迭,處處有伏筆,當你認為故事的結果是某個之後,卻反其道而行,讓我詫異無比,情不自禁的想看下去,為主人公時而擔心,時而高興,時而哀愁,時而興奮,可以說,這本《黃義明定南邊》是近來網絡小說界中的精品,值得一看!」

    看了這些評價後,我心中十分高興。因為我原本從事社科理論研究,從無創作小說的經驗,現卻能以已是退休多年的風燭殘年之身,創作這樣一部小說稿,給眾多讀者帶來歡樂。這同時也增加了我續寫本小說前傳《黃義明平四川》的動力。

    黃義明前傳的大致內容,為敘述李定國因南明之亡,憤懣而死,死前囑託末徒黃義明赴李順堡尋師姐顧桂英學藝,然後擒殺叛師逆徒盧桂生,取回被其所盜師門秘寶《岳武穆手書諸葛亮前後出師表》。黃義明秉承師命尋師姐學藝成功,又秉承師姊遺命,將其與戰死揚州的劉肇基將軍遺腹子劉宏業自李順堡底岷江水下出口帶出撫養。由於劉宏業尚幼,黃文明只得暫時寄居樂山凌雲寺,在凌雲寺僧長智能禪師的撮合下,與明室公主朱雲霞共結百年之好,讓劉宏業認朱雲霞公主為養母。為解決四人口糧問題,黃義明下樂山,在樂山腳辟稻田,招徠流民種植水稻,建樂山村。樂山村後發展為樂山城。黃義明以樂山城為基地,蕩平四川群寇,建「古蜀地大同邦」,成為名符其實的四川王。但是為了完成師傅李定國的遺囑,尋找叛師仇敵盧桂生,黃義明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這一切,攜朱雲霞公主、養子劉宏業出川,沿貴州、雲南、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江浙之路,繼續遊俠,除暴安良,終因仍尋仇敵無着,朱雲霞公主年事已長,三人還故里浙江餘姚黃家村,黃義明與朱雲霞在父輩黃宗羲等人的主持下,行洞房花月夜的美事。

    2023年8月4日

    第一章:黃義明初辟樂山稻村

    劉惠恕

    且說李定國因南明之亡,在雲南孟臘憤懣而死,死前囑託末徒黃義明赴岷江李順堡尋師姐顧桂英學藝,然後擒殺叛師逆徒盧桂生,取回被其所盜師門秘寶《岳武穆手書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秉承師傅遺命,黃義明歷盡千辛,赴岷江李順堡尋師姐顧桂學藝成功,又秉承師姊遺命,將其與戰死揚州的劉肇基將軍遺腹子劉宏業,自李順堡底岷江水下出口帶出撫養。由於劉宏業尚幼,黃義明只得暫時寄居凌雲山凌雲寺,在凌雲寺僧長智能禪師的撮合下,與明室公主朱雲霞共結百年之好,又讓劉宏業認朱雲霞公主為養母。

    由於黃義明寄居凌雲寺時,正值南明亡後未久,天下大亂,四川又經張獻忠屠蜀之役,疲憊已極,人煙稀少,舊有田地,草比人高,舉目放眼,可以說是百里無人煙,千里少人跡。這一情況也給智能禪師、朱雲霞公主、黃義明與劉宏業四人如何在凌雲寺繼續生活下去帶來了難題。當時的凌雲寺可謂凋零已極,佛頹鍾毀,周邊人跡都沒有,哪裏還有香火錢維修寺院。至於吃的東西,在黃義明與劉宏業入寺之前,智能禪師與朱雲霞公主僅是靠種一些南瓜、挑一些山中的竹筍與野菜維生,而種的南瓜,尚被山鼠時時偷咬。而待黃義明與劉宏業住寺之後,智能禪師與朱雲霞公主以往種的南瓜、挑的竹筍與野菜顯然已不夠四人食用。為了補充口食,黃義明不時在山中打只野豬、捕幾隻野兔與野雞食用。但是智能禪師已是出家人,不能再食用這些葷腥之物。

    為解決四人口糧問題,黃義明一日與智能禪師協商,準備下凌雲山,在山腳辟出稻田,招徠流民種植水稻,只可惜不知何處可尋稻種?智能禪師道:問題提得正好,山寺往年藏有稻種一石,你上山時,帶有自李順堡中取來的白銀萬兩,正可以此用作招徠流民闢田安家的費用。黃義說了一聲好。

    次日晨起,黃義明交代雲霞公主自己當日要下凌雲山招徠流民辟種稻田,可能數日方歸,讓她帶好小宏業,遇事可與智能禪師協商。由於雲霞公主知曉黃義明武功高強,亦無甚不放心,只是叮囑他要下山小心。黃義明言畢,又與智能禪師告辭,攜帶乾糧、武器下山而去。

    且說黃義明下凌雲山後,先是審視周邊地勢。他發現凌雲山大佛位置,位於岷江東岸,對面為青衣江與大渡水道交匯處,此處實為三江口水道交匯處,交通便利,地勢險要,如遇有兵事,退有凌雲山可守。他決定先沿岷江岸近水傍山處辟出良田千畝,如有流民肯駐留,則幫助駐留人家傍山腳高地,蓋起村莊。

    黃義明於是向沿江水路與陸路過路流民,介紹他的屯墾計劃,表示屯墾經費,全由己出,稻穀長成,按四六比分成,四分歸凌雲山寺,六分歸農家自有。由於黃義明所提出的價格公道,所過流民均願駐留。黃義明於是喚人自凌雲山寺,取出寺藏工具及餘糧,不足者,拿出銀兩,向附近山野遺民購買,很快聚集起流民數百。由於這些被聚集的流民,大多屬明清代際時,四川戰亂後倖存的年輕人,有些人是張獻忠入蜀兵敗後,與大部隊脫離的散兵游勇,原不乏勞動力,且多會一些武功保身,此外在岷江沿崖凌雲山脈上又有的是粗竹古木,因此不出數日,這批流民便沿岷江岸辟出良田千畝,又在凌雲山腳建起了能容數百戶人家的村莊。由於這些安頓下來的流民,曾倍嘗顛沛流離之苦,在黃義明的幫助下得以安生,十分高興,甚感激黃義民的恩德,遂稱所駐村莊為樂山村,黃義明便成了該村村長。久而久之,凌雲山寺被這批人稱作樂山寺,凌雲山大佛便被稱作樂山大佛,反而忘卻了其本名。


    一日,村中一老成人韓百知找黃義明道:村長要想種植水稻,最好是到附近七十里外的亂石山中,請出有「稻王」之稱的遲浩云為指導,只有在他指導下,村民種植水稻方能獲得成功,不致白忙。我與韓百知有舊,方便引見。黃義明道了一聲好,便於次日一早,備上乾糧,與韓百知同往亂石山拜見遲浩雲。

    亂石山位於樂山村的西側,黃義明與韓百知沿着岷江岸走了大半日,直至當日下午,方來到一座荒山之前,但見山上各種樹木和雜草,生長蔥鬱,山間卻佈滿了亂石與死人骸骨,令人毛骨悚然。山中僅有一條崎嶇小路,盤着山道叢林間穿越。兩人又走了大約一個時辰,終於穿出密林,看見山頂有一棟茅屋,茅屋邊有辟有一塊菜地,種有幾種常見的瓜蔬。

    韓百知臨前叩門道:遲浩雲前輩在否?不一會,房門被一年約六十、鬚髮具白的老人打開。黃義明與韓百知連忙向老人拱手為禮,聲稱拜見前輩。老人看了二人一眼道:原來是百知老弟前來探望,不知有何事?快快進屋來坐,尚不知旁立這位少俠如何稱呼?黃義明便自報姓名。

    二人進屋後,見茅舍建得十分簡陋,除一張大床可供睡覺之外,便是一張長桌、數張竹椅可供歇息。韓百知入屋坐下後,使向遲浩雲介紹黃義明身份,黃義明則向老人說明了來意,希望他能下山指導村民種稻。

    遲浩田問道:少俠既想種稻惠民,不知闢地多少?有稻種幾何?有勞力多少?黃義明回答道:現有青壯勞力數百,辟有稻田千畝,凌雲山寺藏有稻種一石。老人道:如此甚好,可教村民們闢地萬畝,我山上收藏有稻種數種,可以備用,我願意下山助少俠種植稻田。黃義明道:如此甚好,遲老肯下山指導村民種稻,功可蓋廟。

    遲浩田又道:種植水稻,大致有五道程序,先須藉助人力或畜力翻土,使稻田變得鬆軟;隨後是選擇秧田培育秧苗;秧苗約長致人手掌高度時,便可以進行插秧了;插秧之後,便是田間管理,在水稻生長期間,應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合理曬田;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便是水稻的成熟與收割階段了,收穫後稻穀,要晾曬乾燥,將其中最飽滿有重量的稻穀篩選、保存起來,以供下季稻田育秧之用。

    遲浩田又道:水稻有單季稻、雙季稻、三季稻之分,而凌雲山一帶氣溫濕潤,水稻可以三熟。人們都叫我「稻神」,其實我不是稻神,只是合理地總結了前人的種稻經驗。歷史上真正應該稱之為「稻神」的,有三個人,其一為東漢漁陽太守張堪。他是漢代大學人張衡的祖父,被光武帝任命為漁陽郡太守。當時的漁陽郡,就是現今北京昌平、懷柔、密雲一帶,轄區面積很大。張堪發現當地農業生產很落後,只知道種植旱播作物,糧食產量少,老百姓吃不飽飯,但水資源卻十分豐富,匯泉成河,流經山下大片土地。張堪就把他此前在任蜀郡太守時,所學得的水稻種植技術,傳授給當地百姓,鼓勵農民開墾稻田,種植水稻,結果解決了民眾的吃糧問題,從此在中國南方溫暖地區種植的水稻,被引種到氣溫相對寒冷的北京一帶,此便是史家所說的「漁陽惠政」。第二個人是北宋皇帝宋真宗趙恆。他認為當時中國大多稻區的水稻成熟期太長,約達大半年,於是便於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從福建引進了占城稻,教百姓栽種。占城稻又稱早禾或占禾,屬於早秈稻,原產於香巴王國(原安南境內),在北宋初引入福建。其具有耐旱、生長期短的特點,可一年兩熟或三熟。自占城稻引種之後,老百姓糧食豐收甚多,亦得益多多,因此後人至今感激宋真宗的恩德。其三是前朝浙江嘉善人袁黃。他於萬曆十六年(1588年)中進士,出任天津寶坻知縣。天津多瀕臨渤海的地勢低洼鹽鹼地,水災頻發,民不聊生。袁黃看到在低洼鹽鹼地頑強生長的水稗草和蘆葦,受到啟發,著有《寶坻勸農書》,教民眾在低洼鹽鹼荒地上,挖溝通河,調埂作水田,種植水稻成功,饑民得以飽食,民眾至今感戴其恩,為之立碑紀念,並將袁黃當年推廣種植水稻的小甸村,將甸字上加三點水,以示不忘舊恩。

    聽了遲浩田所述,黃義明十分感佩這些在歷史教民種稻以解饑寒的先賢事跡,對老人說道:在樂山稻村種稻一事,全憑遲老指導,待水稻豐收之日,全村將在樂山立碑,以感激遲老功德。遲浩田連說不敢當。

    由於當日已晚,黃義明便與韓百知在遲浩田茅舍中住了一晚。次日一早,黃義明、韓百知隨同遲浩田一起下山前往樂山村。在半山道上,看到亂石堆中的雜亂死人骸骨,黃義明不禁生疑,問道:此山中何以有如此多死人骸骨?前輩何以願居如此多死人骸骨的荒山之中?

    遲浩田嘆了一口氣回答道:少俠有所不知,此山舊名七星崗,原無死人骸骨。八大王張獻忠入川之時,濫殺無辜,且一日不殺人即不樂。又叫人立《聖諭碑》,上刻:「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以此為大西軍立威。右丞相嚴錫命跪地諫道:天有好生之德,如果吾王一意靠殺戳立威,必激反蜀民,使我大西國在蜀無法立足。碑文應寫上字句:「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以便蜀人自警。張獻忠聞之大怒。左丞相汪兆麟是張獻忠的女婿,為人奸詐,與右丞相嚴錫命歷來不和,趁機在張獻忠面前進讒言道:嚴錫命素來對吾王不滿,背後指責大王濫殺無辜,有失民望。又其入川以來,居豪宅,招降納叛,屬下川兵過半,當心存二意,今又公然頂撞大王,其罪當死。張獻忠聞之大怒,喝令左右將嚴錫命推出去斬了。嚴錫命歷來生活簡樸,厚待屬下,友善同僚。殿堂議事將官紛紛下跪,為嚴丞求情。張獻忠聞之益怒,喝令再有求情者,與嚴錫命同死。眾將官遂敢怒而不敢言。張獻忠又怕殺了嚴錫命,其屬下不服造反,急令左丞汪兆麟帶兵去肅清嚴錫命屬下川兵,切不可放跑一人。結果嚴案同死者逾萬人,皆拋屍七星崗,因日久遍崗白骨粼粼,後人遂稱此崗為「亂葬崗」,後又衍稱作亂石山。我原嘉州富戶,因善植稻,人稱「稻神」,被右丞相嚴錫命聘為軍中農官。在嚴錫命之案中,亦屬當死之列,而左丞相汪兆麟軍中士兵有識我者,以刀柄擊我頭部示我伏地假死,又有被殺同僚伏我身上,我得以免死。入夜,我從死人堆中爬出,到此山項居住,從此未下得此山。之所以如此,一是見當年軍中同僚屍骨,心中難受。二是因此山死人太多,每當入夜,常傳鬼哭狼嚎之聲,獨下此山我心中亦恐懼。

    聽罷遲浩田所述,黃義明感慨由生,說道:天下人命至貴,八大王如此不恤民生,所敗當然。

    下山返樂山村後,黃義明命人在凌雲山腳下所蓋房屋中,挑選出最好的一棟房屋,供遲浩田居住,以便於他指導村人種稻。自己與韓百知則在遲浩田住房兩側,各選一空屋居住。

    由於人們風傳黃義明在凌雲山腳辟稻田,請「稻神」指導種稻,附近山野流民聞之雲集,很快樂山村雲集起農戶千餘家,人口近萬人,開闢出稻田上萬畝,而新蓋起供人居住的茅舍亦有上萬間。而投奔樂山村的農戶,有的是托家帶口,但大多是四川經戰亂存余的青年單身男子。

    一日,黃義民召集全村人口宣示道:樂山村規模粗具,為了大家今後能更好地種地與生活,不能不加強管理,今後我便任樂山村的村長,副村長由遲浩田前輩與韓百知擔任。凡一切植稻等生產事務,均由遲浩田前輩承擔責任,一切鄰里糾紛瑣事解決,均由韓百知承擔責任。由於目前處亂世之中,不能不習武保村。我則負責傳授大家武功,訓練鄉民成軍。至於已開墾田地,請各家憑實際勞力認領,收成一律按四六比分成,其中六成歸耕者所有,四成交凌雲山寺,供日後修繕凌雲寺廟及樂山大佛之用。至於多蓋茅舍,供後來駐戶低價購買,錢歸寺廟所有,用作村民公益保險諸事,如駐戶有特殊困難,可向寺廟申領補助。不知眾村民對此法有無異議?

    眾人一齊稱好。黃義明又從眾村民中挑選出幾位年少者,供智能禪師傳授佛法與管理寺廟之用,自己則準備擇吉日,幫雲霞公主及劉宏業搬到山下居住。

    2023年8月8日校

    第二章:女賊址:



《黃義明平四川》(黃義明前傳) 序 言  
相關:    網遊之劍刃舞者  修真門派掌門人  魔門敗類  斗破蒼穹之無上之境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添加書籤
搜"書籍1339182"
360搜"書籍1339182"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