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海棠文學 > 軍事小說 > 宋與遼 > 第二章 四大類書
 你可能喜歡:    無雙姑爺蕭權秦舒柔      三國之巔峰召喚      秦時小說家      開艘航母去抗日      詭三國      大清隱龍      1627崛起南海      我的五個絕色姐姐      特種兵之血色獠牙      戰場合同工      我當皇帝那些年  

第二章 四大類書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測試廣告1這日天氣晴好,御花園的池塘里荷花艷麗,紅的煞是喜人。筆言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蜻蜓在其上扇動着翅膀,各種錦鯉在池裏肆意地遊動,不時吐了口泡沫冉冉升起,在池塘表面形成一圈圈漣漪。

    趙光義昨夜留宿於李皇后處,早起時,對着李皇后言道:「今日陽光明媚,我心甚悅,聖人(宋朝官家對皇后的稱呼)和我一起去御花園走走吧,順便把元佐元祐元休叫來,我想考較他們的功課怎麼樣?」

    李皇后斂衽拜道:「恭喜官家可以閒暇一日,我們一家好久沒聚在一起聊聊天了」。

    傳旨太監去叫三位皇子,趙光義和李皇后悠閒地來到御花園。宋朝皇宮規模不是很大,除去幾個正殿規模稍大盡顯皇家威嚴以外,後宮的殿宇,包括亭台樓閣規制都不是很大。所以御花園裏雖種滿各種珍奇花卉,百花齊放,一派勃勃生機,面積卻稍顯得小了些。

    大宋官家和皇后來到望池台觀看錦鯉嬉戲,旁邊宮女太監侍立在側。不一會兒,傳旨太監把三位皇子領到了趙光義跟前。

    三位皇子皆英姿儀表,大皇子趙元佐此時已十四歲,於宮中禮儀熟稔些,帶着兩弟弟一起向趙光義和李皇后行禮:「向父皇和母后請安!」

    趙光義和李皇后看着三位皇子,皆微笑點頭,心中甚是歡喜。

    趙光義對着三位皇子問道:「最近學業如何?可有受益?」

    趙元佐首先答道:「稟父皇,兒臣近來學習四書五經,雖然於書中精要之處尚待鑽研,大概的要義已經掌握。」

    「哦?那你說說看,四書五經都宣揚了一些什麼思想?」趙光義微笑問道。

    「大義乃是定國安邦之術,小處則是修身養性之術,儒家自漢以來,一直被尊為正統,有其必然的原因。」趙元佐思索着答道。

    「什麼原因呢?」趙光義故意考較道。

    「儒家於治國上主張施仁政,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治國,主張華夏大一統,於個人則主張修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思想都是正確的,並且施行了幾百年,百姓皆以為是,無論漢或唐,都因儒家思想而昌盛了幾百年,這就是原因。父皇不是一直在意燕雲十六州嗎?因為那是我華夏土地,如今被遼賊所佔,我華夏子民無不想收復失地,這不也說明父皇認可大一統的思想,說明父皇認可儒家嗎?」趙元佐侃侃而談。

    趙光義眼睛一亮,對於趙元佐的話深表讚賞,沒想到小小年紀就有這番見解,深入淺出,結合實際來說明問題,不愧是自己的大皇子,心中歡喜之極,同時對太子人選默默有了決定。

    趙光義轉向趙元僖問道:「元僖我兒,最近在研讀什麼課業?」

    趙元僖性格較之兄長趙元佐顯得沉默寡言些,但同樣聰穎無比。他乖巧地答道:「近日來一直和兄長一起研讀儒學,兄長的見解我非常贊同,我覺得我大宋朝依然應該以儒學為國學。」

    趙光義頓了頓,有些黯然地說道:「儒學雖精妙,但道教和佛教也有可取之處,我大宋應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況且你們伯父太祖皇帝與道教頗有淵源,身前似乎想更多弘揚道教,我意還是以黃老之術為主,尊崇理學,主張清淨致治,有些事你們可能還不懂,但是道家一派你們也要認真學習才是。」

    趙光義知道趙匡胤曾利用道教的「符命」製造輿論,為自己稱帝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如今如果以儒學為國學,那和太祖朝則相悖而行,所以趙家出於政治的考慮也不得不選擇道學。

    趙元休此時才十一歲,剛才聽了大哥二哥的話,內心欽佩無比,想想自己可能就無法說出這些道理,正有些失落之時,父皇的話又傳來。趙元休心裏豁然開悟,原來我大宋不應以儒學為正統啊,應以道教為正統啊。道教,道教,趙元休心裏默默地念叨着,雖然對道教不甚了解,但似乎有種想法在心裏醞釀着,如果有朝一日自己做官家,一定秉承父皇的旨意,大力弘揚道教,道教才是正統啊!

    趙光義見趙元休低頭不語,心想這孩子大概是說不出什麼精妙之語,也就不再詢問於他。畢竟還小,才十一歲,能學到多少就學到多少吧。也是因為大皇子趙元佐之言言猶在耳,對他的期許更大些,太子之位既然有了人選,對其他皇子就儘量寬容些吧。

    些許片刻,一家人就在歡聲笑語裏結束了見面。三位皇子各自回到自己寢宮,由於並未分封職位,所以皇子們的寢宮依然在皇宮裏,路程不是很長。

    趙光義享受了會天倫之樂後,就來到了垂拱殿,他忽然想起一事,也是心裏惦記的要事。喚來王繼恩傳旨叫翰林學士李昉過來。

    翰林學士李昉一會兒便來到垂拱殿面聖候旨,趙光義詢問道:「類書編纂的如何了?」

    李昉答道:「臣和扈蒙、王克貞、宋白等十三人一刻不曾懈怠,如今已完成近四成,期盼官家多賜予些時間,臣等立誓四年內完成此部類書。」

    這部類書不是別的書,正是大宋朝大名鼎鼎的《太平預覽》。《太平御覽》全書有一千卷字數達四百多萬字,引用了前代各種類書和皇家的藏書,是一部百科全書性質的類書,天文地理人文世故無所不包,是當時影響力最大的一本類書。《太平廣記》則是和《太平預覽》同時編纂,屬於小說類書,但成書早於《太平御覽》,於太平興國三年成書,共有五百卷,是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紀實故事為主的一部雜着。後來趙光義還下令編纂《文苑英華》,宋真宗時期下令編纂《冊府元龜》,此四本書被稱為宋四大類書。

    趙光義的雄心壯志既體現在時刻關注燕雲十六州之外,也想在大宋朝出幾部奇書,囊括古今,使自己的文治武功在史書上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趙光義吩咐道:「你們十四人都是翰林學士,學問大,但此書關係甚大,我也時刻牽掛,卿等務必要用心勞力,把此書儘快編纂出來,編纂所需費用你可隨時找戶部支取,我已特旨下到戶部,此書所費銀兩不設限制。」

    李昉誠惶誠恐地跪倒在地言道:「多謝官家體恤,臣等縱然肝腦塗地,也會謹遵聖意,完成我等使命,以報官家知遇之恩。」

    這李昉原本是前朝舊臣,後周世宗時期,便出任集賢殿直學士、翰林學士,後在太祖朝經歷幾次貶謫,後仍為翰林學士。趙光義即位後,加李昉為戶部侍郎,天平興國二年又命其編纂《太平預覽》等書。李昉深知官家將此等重任交於他,是對他的極大信任。若書成,自己不光在仕途上將前途無量,千載史書上也會有自己的大名。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完成聖命,也圓了讀書人的人生夢想。


    李昉面聖完,便急匆匆找來扈蒙、王克貞、宋白等十三人,他鄭重言道:「官家已找過我,詢問編書事宜,我知你等也算盡心盡力,但今後將要加快速度,王克貞大人你經常因為家庭小事便告假,宋白大人你已娶了三房小妾,依然在尋花問柳謀求第四房,像這類事今後都要禁止,你們都要把心思放在編書上,官家待我等不薄,我等當用心辦事才是。」

    王克貞本是南唐降臣,太宗知其善文,命其值舍人院,繼續負責文誥工作,此時官居朝奉大夫,太子中允,他主要負責《太平廣記》的編纂。對於編纂事宜他可謂嘔心瀝血,在被點名批評後,有些掛不住,他腆着老臉道:「李大人,你是主修,即使書成,你的功勞也是最大,你不應該因為些許小事便斥責於我吧?我幼年喪父,全靠老母親照料才長大,如今老母親體弱多病,為人子者當盡心服侍才對,再者說《太平廣記》我已於去年內編纂完,《太平御覽》非我職分但我也會鞠躬盡瘁,如今李大人你說我照料老母有錯是不是貪功急切了些?」

    宋白和李昉主編《太平御覽》,平日裏和李昉關係甚好,對待編纂事宜也算盡心盡力。如今被李昉點了名,也是羞了一臉,見王克貞辯駁,於是自己也辯駁起來:「李大人,我雖有三房小妾,可是至今無子嗣啊,娶了四個婆娘一個子嗣也沒生下,難道我宋家活該斷子絕孫嗎?」

    李昉原本也屬寬厚溫和之人,平日裏和同僚關係都處的不錯,如今因為官家催促,所以急的點了名批評。對於王克貞和宋白的辯駁,他也漲紅了臉,可畢竟身為主編,官職資歷皆高於他倆,絕沒有認輸服軟之理。於是他急道:「兩位大人都有理,可究竟你們的理大,還是官家的旨意大,我等身為臣屬,第一等大事便是忠君報國,不能以私廢公對不對?」

    王克貞和宋白見李昉把官家抬出來,也不敢再言語,都低下頭,小聲道:「李大人放心,今後我等盡心竭力便是。」

    扈蒙為人厚道沉穩,他見事態平息,便趕緊打圓場,哈哈笑道:「都是同僚,低頭不見抬頭見,如今官家催促,我們就奉旨辦事好了,我看今天不如讓李大人做東,我們去賞月樓喝上幾杯順便賞月如何?」

    李昉見扈蒙出來打圓場,而且話語幽默頓時把嚴肅氣氛化解開來,向他投去一絲感激的目光,同時趕緊回應道:「不錯不錯,此議甚妙,今日我等四人便賞月吟詩,明日再談編纂之事,王大人和宋大人認為如何?」

    王宋兩位大人也哈哈笑道:「吟詩賞月難道不是我等最喜歡之事嗎?」

    傍晚時分,賞月樓上,四位大人圍桌而坐,吩咐小二上了一壇紹興女兒紅,四人飲來皆爽口無比。

    李昉忽說道:「幾位大人可知紹興女兒紅的名字來歷?」

    扈蒙和宋白皆是北方人,不知其名稱來歷,均面露難色。王克貞乃南方人,又是好酒之人,自然知曉,便故意賣弄說道:「這個可難不倒我,只是李大人,我若說出來歷,有何彩頭?」

    李昉笑道:「若是王大人說出來,我將告知各位一個秘密,只是諸位要保密才行,因為這牽涉朝政。」

    三人見李昉如此說,均點頭答應,朝政之秘密自然不能透露出去。而李昉此舉又是把三人真正看做自己人,所以才會說出此話,心中又感到安慰不已。

    王克貞開口道:「女兒紅自然和女兒有關,相傳紹興有個裁縫師傅,娶了妻子想生個兒子,終於有天妻子懷孕了,他高興地釀了幾壇酒埋在桂花樹下,準備生了兒子以後喝,誰知呢妻子生了女兒,那師傅重男輕女就沒把酒拿出來喝。等到女兒出嫁時那師傅才想起那幾壇酒,忙挖出來宴請賓客。結果,酒香撲鼻,色濃味醇,於是把這種酒叫女兒紅。此後,這一做法成了紹興的風俗,嫁女時挖酒請客,女兒紅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扈蒙和宋白「哦」了一聲,原來如此。

    李昉則點了點頭,說道:「不錯不錯,正是如此,王大人記性可真好!」

    王克貞捋了捋鬍鬚,朗聲笑道:「我本好酒之人,又豈會不知?」

    接着三人便看向李昉,屏住呼吸聽那秘辛之事。

    李昉小聲言道:「官家要用兵了!」

    三人面面相覷,此等事確屬極其秘密之事,肯定要守口如瓶。可又好奇問道:「向誰用兵?」

    李昉道:「當然是北漢了,遼國太強大,暫時不宜用兵,可北漢在官家眼裏卻不值一提,官家近日來常思考着這事,我是從李皇后寢宮裏相熟的小黃門口中得知的,官家詢問李皇后的意見,李皇后以後宮不干政為由讓官家自己考慮此事了。」

    四人默然不語,腦海里卻在想像着對北漢用兵的情景,縱然勝券在握,也定然要犧牲不少將士,文人心腸軟又喜歡胡思亂想,他們都為即將到來的大戰開始擔憂,恐生靈塗炭,恐大宋子民受苦受難!

    少頃,李昉提議對着明月吟詩一首。此四人皆會吟詩,但論詩才,還要屬李昉最好。於是三位大人謙讓之後,舉杯敬了李昉一杯,央求李昉做首吟詠月亮的詩。

    李昉看向半空中的月亮,一時心情默然,回想前半生的往事,坎坷曲折,竟忍不住認為自己已垂垂老矣。

    於是,他吟道:「老去心何用,閒吟月正中。細香紅菡萏,疏影碧梧桐。鶴立莓苔逕,犬眠蘭菊叢。吾宗不我雇,幽興與誰同。」

    三人一聽,奇呼快哉,李昉的詩既有心境的映射,對仗也工整,不愧於大詩人之名。三人又敬了李昉一杯,說道:「李大人以詩中的幽然意境比擬此刻的心境,屬實妙哉。古人說以詩明志,以詩明心,我等看李大人此詩已可算是以詩入禪了!」

    李昉忙謙辭道:「不敢受此謬讚,不過一時感慨罷了!」接着言道:「本朝太祖一首《詠初日》實屬帝王中上乘之作,我想幾位大人都沒忘吧?」

    幾人同聲道:「那是自然!」

    接着四人齊聲吟詠道:「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四人哈哈大笑起來,為大宋朝的日益繁盛感到由衷的高興,這一晚四人喝得酩酊大醉,府中家丁接回府時,那輪明月已被雲霧遮掩,但旭日不久就會東升了!測試廣告2



  
相關:    這個穿越有點早  人在東京,撿到危險大小姐  從種下向日葵開始舉世無敵  我!噬元獸!超凶!  我在民國打殭屍  
<<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
添加書籤
搜"宋與遼"
360搜"宋與遼"
語言選擇